首页 资讯

中美竞争——勾结、竞争、冲突

分类:资讯
字数: (3678)
阅读: (86)
摘要:听文章美中竞争仍然是国际政治的“决定性问题”。我的上一篇题为“中美竞争”的文章于2024年1月11日发表在这个空间,其中讨论了cnn著名的法里德·扎卡里亚等人的...

听文章

美中竞争仍然是国际政治的“决定性问题”。我的上一篇题为“中美竞争”的文章于2024年1月11日发表在这个空间,其中讨论了cnn著名的法里德·扎卡里亚等人的一些相关著作。考虑到比较国家力量潜力(NPP),世界似乎正在脱离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单极格局;到两极(美国和中国)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多极化局面(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和巴西)。

首先是两极对比。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在经济上已经与美国相当或接近”。然而,正如我所指出的,在目前的竞争状态下,中国仍然需要做很多事情来追赶,因为美国的NPP——尤其是它的军事实力、联盟力量和它的世界主义、多元文化和受过教育的人口——远远超过中国,这个“犹豫不决的地区大国”正试图成为一个更自信的超级大国。美国的GDP几乎是中国的两倍,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官方数据是捏造的,北京方面操纵了包括GDP在内的关键经济指标。

中国严重依赖燃料进口;其住房空置率接近20%,48,000公里的高速铁路网络带来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债务。相比之下,美国在IT/软件和服务业等关键高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占全球利润份额的80%);航空航天和国防(66.35%);制药和生物技术(60%)以及半导体/芯片(58%,相比之下,中国的份额只有微不足道的2.6%)。

还有研究表明,在一场全面的贸易战中,如果中国不像俄罗斯那样采取经济强硬措施,中国与国际经济体系(制裁)“脱钩”将对北京造成不成比例的伤害。莫斯科预料到“西方+”对乌克兰的反应,多年来一直采取先发制人的经济强化措施,以减轻制裁的不良影响。

中国的其他障碍包括人口弱点(人口过剩、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缺乏联盟;其在重要全球区域(欧洲、中东)的存在较少;其影响他人的能力相对较弱;不像美国,中国拥有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优势,因此缺乏采取大行动的经验和机会;以及中国遗留下来的麻烦(南沙群岛、西藏、土耳其斯坦、人权等)。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可以取代美国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正在或将不会迎头赶上。

第二,中美冲突的前景。一个是不同意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因为北京可能会首先让步,因为全球现状是对其核心利益的保护。此外,中国不像俄罗斯那样是一个“破坏者国家”。​特朗普总统最近取消了向中国出售美国英伟达制造的半导体(尤其是H20)的禁令。美国的iphone是在加州设计的,由台湾公司富士康在中国组装。在相互依赖的更奇怪的情况下,中国垄断了稀土的供应,稀土是美国制造半导体所需的,用于中国的高端产品,出口到美国/西方市场。

有更多的反冲突指标,特别是关于备受吹捧的中美台湾冲突。美国捍卫台湾的理由是,防止中国大陆获得新的立足点,在东亚投送力量,扰乱西太平洋的贸易路线,从而扰乱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然而,美国的“关键”利益是防止中国在亚洲形成地区霸权。

实际上,台湾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巨大的军事优势,除了将其导弹、防空资产和监视系统的射程延长了几百公里。北京方面仍可以瞄准美国在关岛、日本和菲律宾的地区资产。中国在海底的收益也将同样有限。总之,北京对台北的控制很难颠覆地区军事平衡。​

台湾的台积电(TSMC)仍生产着全球90%的最先进芯片。然而,到2032年,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将生产28%的最先进半导体。同样,中国对东海和南海狭窄航道的潜在封锁对全球海上贸易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存在绕过印尼和菲律宾群岛的选择。

为此,美军优先发展关岛、马绍尔群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和帕劳的“第二岛链”。在美国看来,台湾当然很重要,但不足以成为与中国开战的理由,因为综合威慑可能会劝阻中国。

如果到了紧要关头,无论有没有美国,解放军都会在与台北的冲突中占上风,前一种情况对美国武装部队来说代价更大。

所以,难怪华盛顿官方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的红线,华盛顿有很多关于与中国“竞争共存”的声音。

第三,联盟和经济一体化。中国仍然是欧盟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尤其是德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它小心翼翼地穿梭于集团政治中,试图成为中东的和平缔造者,并争夺全球南方的领导地位。中国担心与美国发生冲突,美国也是如此。因此,没有冲突的勾结和竞争将会持续和反复出现。

听文章

美中竞争仍然是国际政治的“决定性问题”。我的上一篇题为“中美竞争”的文章于2024年1月11日发表在这个空间,其中讨论了cnn著名的法里德·扎卡里亚等人的一些相关著作。考虑到比较国家力量潜力(NPP),世界似乎正在脱离上世纪90年代苏联解体后出现的单极格局;到两极(美国和中国)的“现状”;以及未来可能出现的多极化局面(中国、俄罗斯、欧盟、印度和巴西)。

首先是两极对比。传统观点认为,中国“在经济上已经与美国相当或接近”。然而,正如我所指出的,在目前的竞争状态下,中国仍然需要做很多事情来追赶,因为美国的NPP——尤其是它的军事实力、联盟力量和它的世界主义、多元文化和受过教育的人口——远远超过中国,这个“犹豫不决的地区大国”正试图成为一个更自信的超级大国。美国的GDP几乎是中国的两倍,一些分析师认为,中国官方数据是捏造的,北京方面操纵了包括GDP在内的关键经济指标。

中国严重依赖燃料进口;其住房空置率接近20%,48,000公里的高速铁路网络带来了超过1万亿美元的债务。相比之下,美国在IT/软件和服务业等关键高科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占全球利润份额的80%);航空航天和国防(66.35%);制药和生物技术(60%)以及半导体/芯片(58%,相比之下,中国的份额只有微不足道的2.6%)。

还有研究表明,在一场全面的贸易战中,如果中国不像俄罗斯那样采取经济强硬措施,中国与国际经济体系(制裁)“脱钩”将对北京造成不成比例的伤害。莫斯科预料到“西方+”对乌克兰的反应,多年来一直采取先发制人的经济强化措施,以减轻制裁的不良影响。

中国的其他障碍包括人口弱点(人口过剩、独生子女政策的影响、人口老龄化);缺乏联盟;其在重要全球区域(欧洲、中东)的存在较少;其影响他人的能力相对较弱;不像美国,中国拥有历史和多元文化的优势,因此缺乏采取大行动的经验和机会;以及中国遗留下来的麻烦(南沙群岛、西藏、土耳其斯坦、人权等)。到目前为止,没有什么可以取代美国的力量。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正在或将不会迎头赶上。

第二,中美冲突的前景。一个是不同意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因为北京可能会首先让步,因为全球现状是对其核心利益的保护。此外,中国不像俄罗斯那样是一个“破坏者国家”。​特朗普总统最近取消了向中国出售美国英伟达制造的半导体(尤其是H20)的禁令。美国的iphone是在加州设计的,由台湾公司富士康在中国组装。在相互依赖的更奇怪的情况下,中国垄断了稀土的供应,稀土是美国制造半导体所需的,用于中国的高端产品,出口到美国/西方市场。

有更多的反冲突指标,特别是关于备受吹捧的中美台湾冲突。美国捍卫台湾的理由是,防止中国大陆获得新的立足点,在东亚投送力量,扰乱西太平洋的贸易路线,从而扰乱西方主导的全球经济。然而,美国的“关键”利益是防止中国在亚洲形成地区霸权。

实际上,台湾并没有给中国带来任何巨大的军事优势,除了将其导弹、防空资产和监视系统的射程延长了几百公里。北京方面仍可以瞄准美国在关岛、日本和菲律宾的地区资产。中国在海底的收益也将同样有限。总之,北京对台北的控制很难颠覆地区军事平衡。​

台湾的台积电(TSMC)仍生产着全球90%的最先进芯片。然而,到2032年,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Boston Consulting Group)将生产28%的最先进半导体。同样,中国对东海和南海狭窄航道的潜在封锁对全球海上贸易的影响微乎其微,因为存在绕过印尼和菲律宾群岛的选择。

为此,美军优先发展关岛、马绍尔群岛和北马里亚纳群岛、密克罗尼西亚和帕劳的“第二岛链”。在美国看来,台湾当然很重要,但不足以成为与中国开战的理由,因为综合威慑可能会劝阻中国。

如果到了紧要关头,无论有没有美国,解放军都会在与台北的冲突中占上风,前一种情况对美国武装部队来说代价更大。

所以,难怪华盛顿官方支持“一个中国”政策,尊重中国的红线,华盛顿有很多关于与中国“竞争共存”的声音。

第三,联盟和经济一体化。中国仍然是欧盟最重要的市场之一,尤其是德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它小心翼翼地穿梭于集团政治中,试图成为中东的和平缔造者,并争夺全球南方的领导地位。中国担心与美国发生冲突,美国也是如此。因此,没有冲突的勾结和竞争将会持续和反复出现。

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的生活分享

本文的链接地址: http://www.jerryyuan.cn/post-2882.html

本文最后发布于2025年07月29日23:40,已经过了42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
您可能对以下文章感兴趣